「imtoken钱包官方」PTC刘强:中国制造企业加速走向敏捷创新与智能化运营
l,以及IoT平台ThingWorx、AR开发平台Vuforia,几乎每款软件都成为了各自领域的标杆。
这与PTC以产品和技术为核心的公司文化息息相关。一方面,通过给予员工绝对的自由度和包容性,PTC大力鼓励创新;另一方面,通过敏锐的市场洞察捕捉技术热点,PTC前瞻性地收/并购了一些技术公司快速扩充实力。
通过多年的深耕,PTC在IoT领域持续领跑,比如在现代工厂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自动化系统。PTC的ThingWorx Kepware可以将不同品牌、不同年份和不同协议的设备连接起来,所有相关的运营数据、生产制造数据等皆会被转换成一个统一的数据协议传输到云端。然后利用ThingWorx分析、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实时监控和预测。
AR实际上是用数字的方式增强物理世界。PTC的Vuforia可以利用数字线程从上游的CAD和PLM资源中提取数字信息,然后重新利用这些3D模型来训练其人工智能算法,以便能够从任何角度和任何装配状态下识别真实世界的物体,从而指导该环境中的物理工作。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某重工企业以前需要用很复杂的产品手册向客户介绍工业产品的特点,售后维护的难度也很大,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而在PTC的AR技术赋能下,该企业不仅可以通过三维模型生动地向客户展示自己的产品,还能实现便捷、实时的远程维护,甚至可以通过AI算法提供预测性维护能力,分析出设备在什么时间、哪些零部件可能会出现故障,以便在故障发生前提前作出响应。
目前我们判断行业的整体发展具备三大趋势:一是万物互联,二是大数据和AI智能化,三是上云。PTC的软件产品基本上就是按照这几个行业大方向布局的。
胡春民:您如何看待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PTC又是如何参与中国工业互联网建设的?
刘 强: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商业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和进展,但场景还存在过于简化的问题,如绝大多数工业互联网场景依然是以设备管理为核心,通过上云将数据实时传递回来,但传回来之后如何实现跨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如何真正释放数据价值,这些问题还没得到很好的解决。
PTC强调以产品为核心,从产品设计,到生产、销售、采购和服务等都是围绕着产品,将生产制造和企业运营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全串起来,既保障产品设计研发、快速迭代,同时也满足整个运营效率。而不再是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连接生产设备,提升设备稼动率就行了。
作为全球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ThingWorx不仅有效连接物联网终端、可靠地获取和处理物联网数据,还能将物联网数据可视化并进行分析,客户还可基于其开发物联网应用程序,并将物联网数据集成到现有应用程序。ThingWorx DPM数字化绩效管理套件能够将产能的利用效率提高5%~20%。
胡春民:设备上云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PTC能提供什么样的技术支持?或者在企业上云方面PTC有另外一套方案?
刘 强:工业互联网的三大核心,一是要通过上云,将设备连接起来;二是要通过建模,建立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三是要基于机器算法、机器学习进行预测性分析,协助企业管理与决策。PTC的ThingWorx与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区别主要体现在数据建模方面,作用是分析数据关联性,解决数据怎么用的问题。
机器学习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在中国市场,预测性维护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常见场景。中集集团青岛冷箱项目有一个典型的机器学习案例。由于发泡工艺采用全进口设备,发泡过程全自动化,然而发泡质量很不稳定。通过收集发泡工艺参数,利用机器学习进行质量关键因子分析,从而有效提高了发泡质量。同时,利用物联网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消除因浓度过高可能引发的爆炸隐患。。
设备上云只是第一步,工业互联网要发挥核心价值,关键在于建模,通过数据建模来建立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再基于业务需求,通过机器学习为生产指标的优化、业务流程管理等各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聚焦行业深耕中国市场
胡春民:PTC在中国市场未来的策略是怎样的?重点行业客户有哪些?能否举几个例子说明PTC是如何帮助他们进行数字化转型的?
刘 强:在中国的市场策略主要有两个方向:第一,除了头部企业客户,PTC将重点聚焦行业纵深方向,推动腰部客户学习头部客户的最佳实践,尽快推动应用落地;第二,坚持上云策略,在全球往云上走的大趋势下,探索中国云落地的路径。
目前PTC重点行业客户包括重工行业(如三一重工、徐工)、电子高科技行业(如华为、联想、小米)、汽车行业(整车厂商如一汽、长安汽车,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宁德时代)、医疗设备(迈瑞)等。从营收占比来看,电子高科技行业位列第一,重工行业第二。
在中国市场,一汽和PTC的成功合作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一汽是PTC 20多年的用户,商用车、乘用车、发动机等产品研发业务全面应用了Windchill解决方案。在长期的合作中,PTC团队与一汽一起,针对业务流程变革的实际情况,持续地对解决方案进行优化、增强和扩展,助力一汽实现战略、流程、标准体系变革的成功落地。通过应用PTC不同类型的产品,企业研发能力显著提升。
当前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一汽也在应用及吸纳PTC的数字主线解决方案,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
再比如迈瑞医疗。过去十年中,迈瑞全面采用PTC产品,构建了从研发过程到制造工艺和现场服务的产品全周期数字化解决方案,形成了以PLM系统为产品数字化底座和以IoT、AR系统为数字化应用的完整体系。具体应用场景如三维数字化设计、设计工艺一体化、基于AR动态客制化销售选配、基于IoT远程服务和现场AR维修指导等。
中集集团选用PTC的ThingWorx平台,围绕IoT和MES的结合,对工厂和车间进行全面的数字化管理,包括设备监控、能耗管理、质量追溯、工艺优化等,基本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透明化,有效提升了工厂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胡春民:中国制造领域有很多中小企业,请问PTC是如何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
刘 强:传统来看,PTC服务的上百亿元规模的大型企业比较多,因为工业场景越复杂,我们的软件产品优势就越大。而中小型客户其实非常愿意学习头部客户的数字化路径,因为这样做可以将自身转型风险降至最低。
对于中型规模的客户,即15亿元规模以上、财力和人力建设相对复杂的业务系统的企业,我们会基于PTC优秀的软件能力与经验积累,帮助他们尽可能简化数字化转型流程,缩短转型时间。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帮助这些企业通过参考头部客户的最佳实践,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实现同样的转型效果。对于体量更小的企业客户,我们通过云化帮助他们将原本比较重量级的工业软件部署和实施过程尽可能变得轻量级、SaaS化。不过,中国市场在SaaS软件部署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